“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在生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武汉文理学院赤商追光者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在七彩假期的这段旅程中发现,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语言、拒绝脏话,对塑造他们的品格与营造文明环境意义重大。于是,一场以“拒绝脏话”为主题的班会,在校园里温暖开启。

班会伊始,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什么是脏话?”通过列举常见的不文明用语,搭配生动漫画场景,同学们直观意识到,这些话语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让语言环境变得污浊。
了解了问题,老师再带着同学们探寻原因——为什么会说脏话?在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时,有同学说自己是从身边的亲人或同学那里学来的,还有的同学说是从网络和影视学来的。原来,说脏话往往从模仿开始,一切都可能让好奇心重的孩子效仿,觉得“很酷”“很特别”,所以慢慢的,说脏话成了习惯。

说脏话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深远,对他人而言,是尊严被践踏,是心灵遭刺伤,对说脏话的学生自己,它也会一点点侵蚀个人形象,让人觉得“没素质”“不文明”。老师组织小组讨论“说脏话有哪些影响”,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愈发明白:脏话是伤人的“软刀子”,最后伤到的,其实是自己。

明白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对于此问题,一方面要预防与控制,学生不被不良语言环境带偏,听到身边人说脏话,勇敢制止,严肃表达:“这样不文明,别再说啦!”或者是“你骂我不对,我很生气,要道歉!”另一方面,改正已有习惯,学会用脏话的代替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不小心说脏话了,也要及时道歉,和对方坦诚地说“对不起,我不该这样”。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语言的魅力,老师们还分享了古人表达情绪不满的方式。“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用智慧的比喻表达“话不投机”;“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以讽刺质问,传递对无礼者的批判…… 古人用典雅文字抒发情绪,让同学们看到:表达情绪不必靠脏话,文明且有力量的语言,才更动人。
班会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许下承诺:“从今天起,管理好情绪,不说脏话,用良言暖人心,让文明成习惯。”同学们认真签下名字,不仅是对文明的向往,也是对成长的期许。老师还组织评选出“脏话监督员”,让大家互相提醒、携手进步,让文明之风吹遍班级角落。
这场班会,是一次关于语言、关于文明的成长课。在三下乡支教路上,武汉文理学院赤商追光者志愿服务队愿做引路人,让文明的种子在他们心底扎根、发芽,长成遮风避雨的大树,守护孩子的纯真,守护语言的洁净,让每一句交流,都成为温暖彼此的光,撑起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